APS让企业获得前所未有的生产统计自由


 

首先了解一下企业如何获得‘资源时间利用率自由’。

设备、人员的‘时间利用率’是很多企业重点关注的统计参数,它直接体现了设备、人员、班组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工作紧张程度、工作效率的高低。但是不同企业管理需求不同,统计的方法有很大不同。

比如张师傅下周的工作安排时间是50小时,李师傅是40小时,看起来张师傅工作量大。但张师傅是车工,李师傅是钳工,各自按照不同的工作日历上班,李师傅40小时里的纯工作时间可能超过张师傅,相对于时间张师傅时间更紧张;除了时间,还要考虑张师傅和李师傅的负荷不同,张师傅按照其最高负荷的80%工作,李师傅按照其最高负荷的50%工作。最后张师傅上班时间长,工作时间短,负荷高;李师傅上班时间短,工作时间长,负荷低。那么谁的时间利用率高、工作强度更大、效率更高、工作更紧张?很明显,只靠一两个统计参数无法揭示全部真相。

小吉星APS2021版新增如下8种‘资源时间利用率统计’可以体现其中的细微差异。

首先定义一个统计时间段,简称‘时段’。时段物理总时间就是这个时段的总时间长度。工作日历总时间是扣除休息时间以后的纯工作时间。那么共有8种可能的时间利用率统计。

1)统计区段工作日历总时间/统计区段持续总时间:反应物理总时间的上班时间利用率;

 

2)资源计划持续时间/统计区段持续总时间:反应物理总时间中的计划上班时间利用率;

 

3)资源计划工作日历时间/统计区段持续总时间:反应物理总时间中的计划纯工作时间利用率;

 

4)资源计划工作日历时间/统计区段工作日历总时间:反应上班总时间中的纯工作时间利用率 ;

 

5)资源计划工作日历时间 / 资源计划持续时间: 反应计划工作时间与计划总时间的比率;

 

6)资源计划工作日历时间*资源负荷 / 统计区段持续总:反应物理总时间的计划纯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利用率;

 

7)资源计划工作日历总时间*资源负荷/统计区段工作日历总时间:反应上班总工作时间的工作强度利用率;

 

8)资源计划工作日历时间*资源负荷/统计区段工作日历总时间 * 资源最大负荷:反应实际工作强度与最大工作强度的比率;

任何合理的资源时间利用率统计必包含于以上8种统计方法中。不同企业只要按自己的需求组合不同的统计数值,就得到不同管理含义的结果。

之前本站文章为了分析APS计划与手工计划的区别,通常用2个相同生产任务的不同计划做对比,只要看时间的长短,谁好谁坏一目了然,比如下图对比一次作战的2个不同计划:

再比如对比同一次做饭的2个不同计划对比:

 

但是对不同的生产怎么对比?比如企业如果想知道:APS制定的本周内生产A、B、C产品用时100小时的计划,是不是比上周已经完成的实际生产D、E、F产品用时300小时更优?只要把未来计划的8种时间利用率与历史实际生产的时间利用率对比一下即可得到结论。

 

 

很多企业会说:哦,这样的时间利用率统计我们早就有了,而且用的很熟练。但要注意APS时间利用率与企业早已熟练使用的时间利用率有本质区别

企业早已习惯的时间利用率是针对已经完成的生产做统计,目的往往是绩效考核而不是未来生产决策。拿历史统计结果做未来决策当然不准确。APS则是直接针对未来生产计划统计其时间利用率,这是一种高维度的提前预测。从APS得到统计数据开始到实际生产完成,中间还有很长的过程,一切皆有可能,一切事在人为,企业可以自由发挥——这种面对未来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当然APS时间利用率的用法与传统时间利用率的用法会有极大的不同。它首先应用于生产决策,直接面对‘APS终极考验’。在‘APS终极考验’里,未来设备、人员和班组的生产效率、紧张程度、工作强度当然是小李在30秒内做出正确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更进一步,在30分钟版的APS终极考验里也是小李与各个部门深入沟通的重要依据。

(请参考:《目标与承诺一致性,从30秒到30分钟 》

以上统计方法和工作原理可以很自然扩展到企业全部生产数据,只要它有利于决策,有利于APS终极考验,因此让企业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只是目前的企业管理者从未有过这样的经验,如何用好它是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APS为企业打开了一扇大门,企业从此开始全新的探索。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7Allrightsreserved
主办单位名称:北京东方小吉星公司,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57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