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组’的故事与APS二次开发

   '资源组'概念本身很简单,如果一道工序有多个同类设备可以选择,在建模的时候就不能指定某台设备,如果这样等于把其他可用的设备排除在外了。而是应给出设备的可选范围,让系统在排产中自动选择合适的设备,这个范围就是‘资源组’。资源组内的所有资源对特定工序来说是‘互相可代替’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而又基础的资源组概念,但是由它引申出来的生产管理内容很丰富,导致资源组自产生以来有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在实际排产中,首先用资源组找到合理的范围。这个范围是由多个资源组成的多选项,既然是多选就会有优劣之分,随便选出一个肯定不能满足企业排产的要求,APS系统必须选出合理的资源。最简单的方法是让用户直接给出一个选择顺序,哪个是首选项,哪个是次选、哪个在先、哪个在后,系统按照顺序选择这样操作起来当然简单,但是,固定的顺序往往不能满足需求。当设定了某个设备是首选项,可以想象不断选择这个资源会导致它会非常忙碌,而排序在最后的资源可能总也排不上,就会出现忙闲不均。因此从均衡生产的角度固定顺序不是一个好办法。

对此的解决办法是在做资源组选择的时候,不是简单的按照固定顺序,而是按照实时的统计结果。这个统计可能是按照月的负荷统计,或者按照周的负荷统计,给工作量小的资源先排产,以避免总让某个资源工作。这个原则还可以扩大,如果均衡生产是次要的,可以统计成本最低的那个资源,让高成本的资源尽量少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而另一些资源组的使用特点是:如果前工序使用了这个资源,后工序最好使用同样的资源,这样可以节省更换和清理时间。但是,有时候后工序在资源组选择上与前一个工序保持一致并非是‘最好’,而是‘必须’,处理的方法就会发生不同。与此相类似的问题是:如果选择资源组内的A,则加工时间是2小时,配套使用M物料和K模具;如果选择资源组内的B,则加工时间是3小时,配套使用N物料和K模具。如何处理?此时的需求已经超出了资源组‘互相可代替’这个基本定义,需要引入更高级的功能和概念:工艺模型组和二级工艺模型,PRM对此的理论和解决方案会在其他文章中详细描述。

此外,资源组在运算的时候还会遇到组内的生产能力的不均衡,类似于‘一个顶俩’。如果A的产能比B、C加起来的产能还要高,某道工序只选择A就够了,否则就必须把B、C合在一起选择。资源组内还可能产生工作日历的冲突,如果A资源周日休息,BC资源周六休息,一道工序刚好需要ABC一起工作,怎么处理?一个资源组还可能包含另一个资源组,组内的选项被展开以后不是一个资源而是新的资源组合,形成资源组的嵌套,会产生新的负荷数值和约束条件,又导致很多复杂的状况。

在满足了这些资源组排产需求后,还需要考虑资源组的一种很现实的情况。由于资源组本质上是在多种可能中做选择,既然是选择,人就有插进来参与的可能。在很多APS项目实战中,在资源组的选择上,生产管理者总是倾向于直接参与。当计算机费很大的力气在资源组内选择出一个合理的资源,却很可能与现实中的人的想法矛盾。假如车间主任或者工段长认为计算机给出的A资源不好,人的选择是B资源,与PRM的理论计算相比,人的决定是最终裁决,不需要解释和理由。此时APS直接把A替换成B是否解决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如果系统当初不选择B资源的原因是B资源有其他计划,此时强制修改B资源就会导致资源的冲突。系统必须对此冲突做完全的APS产能计算,可能导致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系统应把连锁反应的所有结果原原本本告知排产者,给人提供统计和分析信息,之后人继续做出选择可能取消之前的判断结果,也可能保存结果继续排产。这才是回到APS的最核心最本职的工作上。

现在,已经可以让人在排产中直接指定资源组的选择,再通过人机交互做相应计算,这样的排产是否最终完满解决企业需求?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当人发现计算机或者自己给出的选择很可能并非合理,此时人的想法越发多样,要求也更加复杂,自然会要求APS再做更复杂的排产计算。比如要求资源组必须单选B,同时优先级等于45,这样才能保证优先级为40的P计划允许被推迟而优先级为50的M计划不能被推迟。有时候用户的要求是:在本周内资源组内只能选择B,但是如果超过本周,下周之内可以恢复到AB均可选。APS继续排产要就执行这个新的约束条件。更进一步的要求类似于:本周内除了A都可以选择;到了下周ABC都可以选择,D不能选择,同时,原来的资源组的选择数量从4选1变成3选2;到再下周ABCD都可以选,但是维持4选2……对此类复杂需求PRM通过建立‘动态资源组’的概念进行处理(对‘动态资源组’已有专文详述)。

我们看到在PRM中‘资源组’概念导致的排产方式如:APS先按照标准工艺模型排产,给出资源组的选择结论;人提出反对,给出自己的结论;计算机再按照人的结论计算出一系列结果;人再发现其中存在问题,给出更复杂的要求,计算机再按照更复杂的要求重新排产。这样形成多次反馈的人机交互过程,‘试运算’和‘人机交互’方式是PRM的的最大特点之一。

在解决这么多的需求之后,APS软件是否可以适应所有企业在资源组方面的需求?答案仍然是否定的。这些功能看起来虽然丰富和强大,已经满足了多数企业的需求,但是远远没有穷尽一切可能,有更多细节甚至与传统理论相矛盾的需求随时在企业生产中出现。从资源组功能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APS软件不可能穷尽所有需求,也没有必要穷尽所有可能。此时,二次开发成为关键。

APS二次开发的第一个特点是需求不明确。由于企业对APS的认识不够深刻,往往无法准确提出自己的排产需求,即使发现一些问题,也无法把问题总结成新功能的二次开发要求。以资源组功能为例,每个企业都会或多或少遇到类似的问题,但是没有那个企业能够提出如上文所描述的如此深入和复杂的软件功能需求。必需是APS软件公司深入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加上长期经验和对APS的理解,主动提出合理的二次开发要求。这也是以上所描述的所有小吉星PRM‘资源组’功能的来源方式和过程。由于这个过程远远没有结束,资源组的故事也不会结束。

APS二次开发第二个特点是难度大。所有排产功能的改动都必须基于对排产核心技术的深入掌握,其难度远远大于ERP的二次开发难度。

APS二次开发的第三个特点是期限长、频繁和工作量大。按照大致的估计,企业最终排产需求的20%要通过二次开发来解决。而且这些需求是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提出和完成的,时间跨度很大,不可能短时间内提出和一次性解决。

APS二次开发的这三个特点决定了APS软件公司提供二次开发和管理咨询方面的服务必须有高度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如果APS软件公司有畏难和省事的想法,不是主动提供服务,而从企业角度又无法提出准确的需求,在表面上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企业的APS项目很可能就此无疾而终。之前小吉星的文章提出APS在实施中要求企业实施人员具备主动性、及时性、责任感等,现在我们看到这些要求也同样适用于APS软件公司。因此APS软件公司的二次开发能力、咨询能力、经验、服务意识等成为企业实施APS成功的关键因素。由此也可以看到东方小吉星公司对自己的要求的高标准和严格性。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企业实施APS的关键在管理上而不是软件功能上,企业最需要的是新理念和新的管理机制,而不是软件。但细节决定成败——正是无数的象‘资源组’这样具体、细节的软件功能和很多细致的服务保证了企业管理者可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生产管理体制上而不是软件功能上。一旦在细节的APS排产功能上有缺失,导致企业最基层、最具体的排产需求得不到满足,APS就无法在实际运转和应用中让人信服,再去谈理念和管理就是一场空了。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名称:北京东方小吉星公司,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57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