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M让采购更轻松

    企业制定生产计划不仅仅针对设备、人员、产能,还要不断的对外提出各种生产条件,要求其他部门予以配合和满足,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接口部门就是采购。

    生产计划对物料的需求非常复杂,物料能否供应的上,往往成为排产的关键因素。对此PRM充分利用自己精确计划的优势,建立了完善的物流系统,用线性库存表来表达未来的物料出入过程和精确数量,并计算出未来的物料供应是否能满足生产需求。但是,生产实践中证明这种方法并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其中比较尖锐的问题描述如下。

    某企业认为A零件为较易供应物料,在PRM中设置为‘物料不足提出供应请求’。当PRM产能计算找到一个优化的生产时间,比如下周3上午10点,但是此时零件A库存量不足,PRM的做法是提出物料供应请求,要求采购部门在下周3上午10点供应零件A,并且假设这个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以此为前提作出全部生产计划。但是这个请求是否真的可以得到满足?只有采购部门才能给出答案。采购部门可能会参考需求数量、时间、供应商、价格、运输等综合因素分析判断,可能在1-2天后作出决定:下周3无法供应A零件,必须推迟到距今10天以后的下周5才能满足供应。但是,此时生产计划已经下达了,不仅本计划的很多细节已确定,其他相关计划也已制定完毕。一旦改变物料供应,就会造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因此采购部的反馈时间成为关键,如果没有及时做出反馈,就会导致不必要的生产延迟。而在海量生产数据的情况下,要求两个部门紧密联系及时反馈是比较难的。一个物料供应不能满足就会导致大量的计划受到影响。虽然PRM可以处理此类情况,但是企业内部来回反馈和调整计划的工作量会很大。

    以上问题其实深刻反映了‘采购’也是生产排产中的一个重要约束环节,不考虑采购因素的生产排程可能会面临大量的事后调整。那么是否可以把采购纳入到排产系统中来?用自动计算采购来快速回答生产需求。答案是否定的。采购的决策过程要考虑的综合因素非常多,很多市场方面的信息根本无法信息化和规则化,必须由人把握和控制,临机决断,采购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人机交互的决策支持系统,因此采购的结果不是计算机所能预测和控制的。

    还有一种简单方法,让采购部门的人参与排产运算,随时对采购请求作出判断。但是这从管理上难以实现,而且很多采购需要有一个较长的业务联系时间,生产计划不可能长时间等待这个结果。

     解决的方法要从传统和习惯中去寻找。如果不能做到完全精确,就找到最接近合理的方法。事实证明企业长期实行的‘采购提前期’概念可以较好的发挥人的经验和计算机精确计算的各自长项。

     在上例中,企业只要设定A零件的采购提前期为10天,PRM不仅会计算未来的库存数量,还要把当前排产时间也纳入计算范围。当发现下周3距离今天太近,不到10天的合理期限,就把物料供应请求自动推迟到10天以后的下周5,计划也相应推迟,这样处理后的供应请求再传递给采购其可行性就大大增加了。这种方法可能是此时企业所能采取的最好办法。更复杂一点的处理,当PRM发现下周四有一笔到货可以满足生产需求,就不会再按照采购提前期提出周五的采购请求,而是自动把开工时间推迟到周四。这样,采购提前期等于把物料类型从‘提供应请求’自动转换到了‘寻找满足时间’上。因此在排产中引入‘采购提前期’概念会产生全新的物料计算方法,打破了简单的或者推迟时间或者提物料需求的做法,是PRM物料供应理论的重要升级。

    这种做法导致一个有趣的结论,那就是企业的‘产能’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计划部门做排产的时间,原理很简单,生产部门越早排产就越早发现物料紧缺问题及时通知采购部门,物料供应越及时企业的产能就越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个重要结果是生产计划提交给采购的物料供应请求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容易得到满足,这将极大降低采购部门的工作量,让采购越来越轻松。当然同时也要求采购与生产要做到充分沟通和及时反馈。

    为了满足企业对物料计划的更细致的要求,PRM的线性库存表功能也做了较大的升级。新的界面更精细和专业,更有利于企业对生产和物料供应做精确的分析和对比。如下图所示。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全站搜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名称:北京东方小吉星公司,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5741号